乡村振兴进行时丨云霄和平乡棪树村:金丸万颗枇杷黄

  • 2025-03-26
  • 来源:云霄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106 次
  • 三月里,云霄和平乡棪树村内到处弥漫着清甜的枇杷香。伴着和煦的阳光,记者走进这处远近闻名的枇杷之乡。 棪树村新貌沿着蜿蜒的山路驱车而上,进村后,漫山遍野的枇杷林随即映入眼帘。果树枝头挂满了银色果袋,远远望去宛如皑皑白雪,勾勒出一幅“银装素裹”的雪景图。“这是果农为防虫、防霜给枇杷套上的保护袋...

    三月里,云霄和平乡棪树村内到处弥漫着清甜的枇杷香。伴着和煦的阳光,记者走进这处远近闻名的枇杷之乡。

     棪树村新貌.jpg

    棪树村新貌

    沿着蜿蜒的山路驱车而上,进村后,漫山遍野的枇杷林随即映入眼帘。果树枝头挂满了银色果袋,远远望去宛如皑皑白雪,勾勒出一幅“银装素裹”的雪景图。“这是果农为防虫、防霜给枇杷套上的保护袋,没想到成了游客眼里的‘枇杷雪景’。”村党支部书记吴炳锋说。

     

    枇杷采摘季,村口的停车场总是停满了旅游大巴和自驾车辆,许多游客一下车便直奔村头的千亩枇杷生态观光产业园。木栈道在枇杷林中蜿蜒伸展,串起休憩凉亭、观景平台和索桥,步移景异。到了傍晚,木栈道两侧的夜景灯准时亮起,暖黄色的灯光映衬着银色果袋,如星河坠入山林,别有一番浪漫。

     

    “这里风景美、空气佳,既能亲近自然,又能体验田园野趣,特别适合全家出游。”来自汕头的跟团游客陈泽萍一边拍照一边赞叹道。

     

    漫步木栈道,可见栈道两侧的林间,果农们正忙碌地采摘枇杷果实。“我们村主要种植‘早钟6号’枇杷。得益于这里的富硒土壤和湿润多雨的气候,种出来的枇杷果肉清甜多汁。”吴炳锋介绍说。目前,村里的枇杷正值采收期,可以采至清明节前后,价格每斤10元左右。

     果农喜摘枇杷.jpg

    果农喜摘枇杷

    从村口一直到观光产业园入口处,道路两旁的摊位上摆满了果农当日采摘的鲜果。“挑枇杷果可有讲究。别看有的枇杷个头小,表皮粗糙,可甜着呢!”果农吴惠玉随手剥开一颗熟透的枇杷递给游客试吃,金黄的果肉入口即化,引得游客直呼“真甜”。

     

    除了鲜果,棪树村枇杷的“七十二变”更让人眼前一亮。枇杷花茶、枇杷膏、枇杷露、枇杷果脯等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品种丰富。“村民手工制作的枇杷露镇咳祛痰,枇杷膏润喉生津,枇杷蜜饯酸甜可口,这些都是游客必买的伴手礼。”吴炳锋介绍说。

     

    最地道的枇杷风味,还得在农家餐厅里寻觅。临近正午,产业园旁的两家农家菜馆里坐满了游客。以枇杷入馔的创意菜肴每一口都带着山野的馈赠,枇杷花茶带着淡淡的枇杷花香,解渴又润肺;用枇杷花跟观音串熬制的汤底烹煮枇杷鸡,肉嫩味香;米饭里掺入了枇杷蜜,口感独特。

     

    棪树村的魅力,不止于舌尖与眼眸。作为革命老区村,这里的红色文化厚重。村内的吴氏家风家训馆、红军亭、游击队联络站旧址等,讲述着乌山革命岁月的峥嵘故事,是云霄红色县红色研学线路的重要目的地。

     

    如今的棪树村,早已从偏僻的小山村蜕变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千亩枇杷林年产鲜果超150万公斤,年接待游客突破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逾千万元。瞄准“生态+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棪树村的枇杷产业正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夕阳西下,游客们拎着一篮篮枇杷鲜果和特产踏上归程。吴炳锋望着熙攘的人群,笑呵呵地说:“一颗枇杷果,带火了一个村,这就是乡村振兴最美的样子。”(来源:闽南日报)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