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红树林见证人与青山两不负

  • 2024-08-19
  • 来源:云霄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441 次
  • 日前,东山湾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获6819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云霄县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退化湿地恢复、湿地保护基础设施、科研监测和沿海防护林带建设等一揽子措施,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红树林保护修复、红树林种养耦合以及海洋碳汇项目开发,加快迈出红树林碳汇变现的关键一步。 财政资金加...

    日前,东山湾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获6819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云霄县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退化湿地恢复、湿地保护基础设施、科研监测和沿海防护林带建设等一揽子措施,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红树林保护修复、红树林种养耦合以及海洋碳汇项目开发,加快迈出红树林碳汇变现的关键一步。

     一片红树林见证人与青山两不负.png

    财政资金加快下达,生态项目加速“上新”,这是云霄加快推动红树林变“金树林”的生动写照。在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太多的保护故事见证“人不负青山”。

    湿地重现生机

    初秋时节,漳江口红树林碧浪涌动,鹭鸟翻飞。作为福建省首个国际重要湿地,这里是我国北回归线北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红树林天然群落,为迁徙的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优质的越冬地。

    “这些年,漳江口红树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我经常能用手中的相机捕捉到中华白海豚以及白琵鹭、罗纹鸭、鹗、西伯利亚银鸥等珍稀鸟类的身影,全球最濒危鸟类之一的黑脸琵鹭更是这里的常客。”保护区科研宣教中心副主任方维聊起红树林时如数家珍。作为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工作的亲历者和参与者之一,他见证了漳江口湿地环境的日益改善。

     

    近年来,受人为干扰、海平面上升、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影响,漳江口红树林天然更新受阻,红树林生态系统存在退化风险。面对迫在眉睫的红树林恢复与重建任务,云霄打响了“退养还湿”攻坚战,清退保护区核心区与缓冲区内的所有养殖活动,并统筹开展潮沟、浅水水域等区域修复,加大互花米草、三叶鱼藤等有害生物除治力度,截至目前,已对保护区范围内600多公顷的养殖鱼塘全部实施退养,累计恢复退化红树林500亩,红树林林分质量显著提升。

     

    同时,为进一步突破湿地保护工作发展瓶颈,云霄县正加快推进漳江口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修复和生态养殖规划编制工作,并抢抓政策机遇期,大力谋划和实施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退化红树林修复项目、红树林生态修复与提升工程,不断提升红树林湿地保护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打造更加美丽的生态岸线景观。

     

    失地“新生”,唤回飞鸟,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家底持续增厚。“鸟类是生态指示物种。”方维说,“2022年至2023年,保护区最新监测记录有鸟类160种,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鸟类22种,常年分布和迁徙停歇的鸟类数量达到2万余只,漳江口水域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碳”索海上森林

    从空中俯瞰漳江口红树林,一座20多米高的通量塔矗立其中,隐藏着点“绿”成“金”的路径密码。

    “这座铁塔是观测湿地环境的科学利器,可以实时收集和传送红树林碳通量、气象变化等信息,以供科研使用,为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和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陈鹭真介绍道。

     

    作为三大典型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常常被冠以“蓝碳明星”的美称。经研究测算,漳江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每年的固碳能力可达4000克/平方米以上,总量可达近万吨,固碳潜力巨大。探索红树林碳汇价值实现新路径,也是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面临的一道重要课题。

     

    向海索“碳”,离不开科学研究支撑。2008年以来,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化与厦门大学校地共建,先后建立了漳江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站、漳江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研与教学基地以及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平台,服务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脚踩湿泥滩、扎根漳江口,投入到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这一重要创新领域,致力于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尤其在去年,保护区新挂牌成立“漳江口—厦大蓝碳示范基地”后,蓝碳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研究活动更加紧密铺开,蓝碳调查、监测、评估标准和方法学体系加快构建。

     

    “眼下,保护区蓝碳方面相关工作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尚需要更加精准的定量分析、系统研究和数据评估。我们目前更侧重做好蓝碳生态系统生态多样性保护,摸清保护区蓝碳生物多样性家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保护区科研宣教中心主任黄冠闽表示,未来,云霄将继续加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与研究,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搭建平台载体、做好项目谋划,建立健全蓝碳资源和固碳能力调查工作机制,深挖自身蓝碳资源优势,真正让红树林变成“金树林”。

     

    共护云霄“绿肺”

    要让红树林“颜值”永驻,还需管护“不掉线”。

    近几年,红树林管理局联合云霄县公安局、海防大队、海洋与渔业局及东厦镇,不断建立健全海上联合巡护、陆地分片区管护、数字技术重点防控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管护体系,强化对违规违法用海行为的巡查执法,并大力开展生物多样性、水环境质量、水文地质等的密集监测,为后续发展研学科普、生态旅游等新业态拓展奠定基础。云霄县法院、检察院以法治之力护航生态之美,先后在保护区设立湿地司法保护示范点以及全省首家红树林生态保护协作平台,为云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除了多部门联动协作共护湿地外,漳江口红树林的生态修复保卫战同样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

     

    “漳江口红树林是云霄的一张生态名片。我们新一代年轻人更应当接稳红树林保护科普宣传的接力棒,身体力行,唤起更多人的环保意识,一起同心守护绿色国宝。”云霄县七彩虹志愿队队长林敏与队员们十年如一日,坚持开展“海好有你”保护红树林项目。每逢周末和寒暑假,这群青少年志愿者相约来到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在开展周边环境村庄卫生清洁行动的同时,分发爱护鸟类、森林防火等相关传单,向群众宣传保护家乡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像七彩虹志愿队志愿者一样的民间绿色卫士还有不少,云霄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方圩滨和云霄一中生物教师朱巧玉夫妇也是中坚力量之一。夫妻俩不仅尝试在非海水环境下开展红树林品种培育实验,还主编了《走近湿地》校本教材,推动红树林保护宣传进校园课堂,激发广大师生了解红树林、保护红树林的热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红树林保护志愿者,我深感环保之路任重而道远。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人参与红树林保护修复,助推红树林保护公益行动常态化、社会化、机制化。”方圩滨说。(记者:郭扬 来源:闽南日报)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