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谈参会感受】胡必亮:习近平“一带一路”论坛主旨演讲的五大亮点

  • 2017-05-16
  • 来源:人民论坛网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1428 次
  • 暂无简介

    胡必亮,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作曾分别于1995年和2007年两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六届和第十二届),1997年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9年与谭崇台、吴敬琏、刘遵义、蔡昉、姚洋一起同获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

    胡必亮院长参加了5月14日的开幕式、高级别全体会议和高级别会议“智库交流”平行主题会议并发言。我们来看看他的参会感受和最新解读。

    人民论坛:胡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请问您参加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什么感受?您觉得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有哪些亮点?

    胡必亮:我今天(5月14日)还真有一些感受。首先,从这个时间点来看,我认为今天这个日子将被历史记录下来,具有历史丰碑性的意义,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主场外交,我们从来没有自己举办过这么大规模的会议,像APEC、G20都是轮流“坐庄”进行,参会成员也是固定的,而这次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不是这样,它是由我们主持召开的,我觉得以后这种大规模会议还会越来越多。第二是“这件事”,我认为“一带一路”很有可能会成为本世纪以来最大的一件事情,“一带一路”经过四年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果,习主席和与会各国嘉宾都对此给予了肯定,今天“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向更加明确了,目标也更清晰了。第三是关于这个“国家和人”,这次中国和习近平主席都得到了沿线国家的高度赞誉和充分肯定,我个人在现场感受到其他国家领导的发言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他们对习近平主席这个人也是很认可的。第四是这次“会议”,这是一个很务实的会,不是空谈,会上签署了很多协议。第五是这次的“天气”也很给力,让人很舒服,凡是“大日子”都是好天气。第六,我们来看这些“变化”,我预感一个历史性的巨变可能会发生,比如全球化的模式可能会改变,全球治理的结构可能会改变,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下面来看看习主席开幕式演讲,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首先,他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目标,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这就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五路”。第二,他站在很高的高度,对“丝路精神”提出了总结评价,今天习主席把“丝路精神”诠释得很好,他把过去历史、现在和将来有机地统一起来了,他不是孤立地提这个东西,而是非常有说服力和价值。第三,据我了解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带一路”是“全面开放”的倡议,只要愿意,全世界各国都是合作伙伴,这个不容忽视。第四,这次习主席把理念讲得很到位,他分两个方面阐释,第一,我们做这个是为了什么?我们要寻求利益的共同点和最大公约数,实现互利共赢;第二,他从“我们不做什么”的角度来讲,连续用了几个“不”: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这正反两方面的解读斩钉截铁,真诚又很有说服力。第五,我觉得习主席的讲话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一系列很务实很具体的措施。

    人民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指出,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请问这透露了什么信号,释放了什么样的机遇,您如何解读?

    胡必亮:资金融通这个措施是有针对性的,“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资源比较丰富,但是资金比较缺乏,这样资源的开发就会受到限制,所以资金成为了他们推进“一带一路”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习主席提出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资金的问题,这是希望“丝路基金”有更大的能力尽快把一些重大项目开展起来,这也是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以更多的信心,包括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也将分别提供人民币专项贷款。所以,这一系列措施既是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的现实需要,也是为了与沿线国家加强合作,提升信心。

    人民论坛:在“一带一路”这一倡议下,您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自主品牌做大做强有什么建议?

    胡必亮:目前我们在“一带一路”的产业开发、产能合作和品牌建设方面基础还都比较薄弱,还处于起步阶段。“一带一路”的市场机会还没有完全成熟。中小企业要改变思路,抓住机遇。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要冷静,不要一哄而上,要深入研究这些机会,做好调研,规避沿线国家的政治、汇率等风险。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特别加强自主品牌的建设,这样有利于中国信誉的提升,也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总之,要做好利用好“一带一路”机遇和深入调研、防范风险之间的平衡。

    (人民论坛“一带一路”报道组记者 王卓怡 采访整理)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