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8月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带领省交通、财政、民政、老区、扶贫等部门负责人再次来到下党乡。“7年来,我一直牵挂着下党。”习近平说,“我离开宁德之后,跟下党还有联系,老杨(奕周)经常来找我,跟我讲下党的情况。”
这一回,习近平查看了下屏峰村灾后重建的新村面貌和村尾的公路桥建设,并协调有关部门给予下党乡发展资金100多万元,帮助当地修建机耕路和发展生产。
在他的协调下,下党经杨溪头村与浙江庆元县对接公路由省交通厅立项,1998年建成通车。
村里的老人回忆,由于资金短缺,当时村里的石拱桥只建了石拱,桥面并没有铺平,施工搭设的木板便成了临时便道。习近平一行从桥面便道穿行到河对岸,沿着河岸向上游查看水毁后修缮的防洪堤工程。他谢绝去村部歇息喝茶,坚持要到村民家中看看。
过去下党不通公路,寸步难行;如今公路直通乡里,从县城不到2小时就能到达这里。过去的特困户,现在有的脱贫,的致富奔小康,老百姓生活上了一个新台阶。下党的发展化,让习近平感到欣慰。
对下党的未来,习近平语重心长地叮嘱再三。“下党的发展,主要抓‘做’功,而不是‘唱’功。”他要求,干部要发扬刚建乡时天天步行到各处开展工作的精神,披荆斩棘,搞好工作。要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把路子摸得更清楚一点,把脚步迈得更扎实一些。要以一村一户一人为对象去想路子,去解决问题,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上,才能实打实上一个新台阶。
“地僻人难到”的下党乡让习近平牵肠挂肚,而杨奕周也成了他时常联系的“草鞋亲戚”。
杨奕周的女儿杨世凤回忆,无论是在福州、省里,还是在浙江、上海任职,习近平多次通过秘书打电话到家里,询问下党乡脱贫发展情况,关心他们的家庭状况。2007 年1 月,杨奕周患病住院期间,习近平特地嘱咐秘书代他前往医院探望。当年6 月老杨病逝后,习近平还发唁电慰问。
内容节选自《闽山闽水物华新 习近平福建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