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习主席来瓜达尔港看一看”(行走“一带一路”)

  • 2017-04-18
  • 来源:人民日报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1086 次
  • 暂无简介

      2014年2月,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被列为促进中巴“一带一路”合作的旗舰项目,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随着瓜达尔港建设日渐完善,商业吸引力与日俱增。过去的小渔村,正逐步成为备受瞩目的国际化港口和投资乐园。   瓜达尔港码头。   本报记者 孟祥麟摄

      一艘货轮正在驶入瓜达尔港。   资料图片

      瓜达尔,在乌尔都语里的意思是“风之谷”,海风日夜不息地吹打着亘古延绵的裸露砂山。历史上,东印度公司的探险家曾用“崎岖而老旧”来形容这片土地。而今天,在巴基斯坦人民眼中,这里是国家振兴的重要希望。港口及自由区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让世界的目光越来越多地投向这片梦想之地。

      变化发生于短短几年之间。在中巴“一带一路”合作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瓜达尔港建设收获了强大动能。

      2014年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来访的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达成共识,瓜达尔港被列为促进中巴“一带一路”合作的旗舰项目。3个月后,习近平主席会见侯赛因总统时再度提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瓜达尔港是当前应该重点落实好的项目之一。2015年,习近平主席对巴基斯坦进行历史性访问,全面擘画中巴“1+4”合作布局,瓜达尔港成为四大重点之一。两国高层的亲自推动,让瓜达尔港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富有远见的巴基斯坦政治家就把瓜达尔视为未来巴基斯坦融入全球发展的希望所在,因为这里濒临阿拉伯海,靠近霍尔木兹海峡,是难得的深水良港,堪称印度洋咽喉要地。今天,记者走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的瓜达尔港,同工人们交谈,同当地民众交谈,时时刻刻感受到友谊与梦想的力量,正给这片土地带来全新活力。

      抢到去瓜达尔的机票是“一种幸运”

      两年前,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时,瓜达尔市长巴布·古拉布亲身参与了瓜达尔项目合作协议的签署。

      回忆起那一幕,他告诉本报记者:“你无法想象当时我有多么激动。习近平主席是一位目光深远的领导人,别人只能想到几年,他的构想能涵盖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如今瓜达尔港建设正朝着习主席提出的方向推进。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瓜达尔港建设不仅将惠及中巴两国人民,而且将造福区域国家的人民。”巴布·古拉布对瓜达尔呈现日新月异的面貌欣喜不已。

      2013年,本报记者第一次探访瓜达尔港时,这里人烟稀少,视线所及之处都是沙漠,当地居民祖祖辈辈靠打鱼为生。每周只有一班航班从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飞往瓜达尔,中国人的身影更是几乎看不到。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当地唯一一家酒店的空调时常因为停电而“罢工”。

      而今,记者再次探访瓜达尔港,看到变化无处不在,最明显的就是来瓜达尔的人大大增多了。卡拉奇到瓜达尔的航班,已经变成每天一班,能抢到前往瓜达尔的机票,还被看作“一种幸运”。在前往瓜达尔的飞机上,记者与身边的巴基斯坦朋友交流,他们的目标十分一致,就是前往瓜达尔寻找商机。巴基斯坦朋友十分关注中国新闻,他们甚至跟记者开玩笑说,瓜达尔就是巴基斯坦的雄安。

      房地产商人穆罕默德·穆扎法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3年,也就是巴基斯坦政府将瓜达尔港运营权移交给中国企业的那一年,当地一块836平方米的土地,价格约为50万卢比。如今,同样大小的地块要价750万卢比,涨了15倍。穆罕默德·穆扎法和朋友这次来瓜达尔,也是为了考察土地情况。正因为商界人士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瓜达尔,曾经生意惨淡到快要关门的PC酒店,如今却常常爆满。火爆的行情背后,是巴基斯坦各界人士对瓜达尔港前景的一致看好。

      瓜达尔港自由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耀宗向记者介绍说,按照当前的建设速度,瓜达尔港面貌每隔3个月就会发生一次重大变化。企业高管密集考察,项目陆续开工,概念不断创新,这一切正让过去的那个小渔村,逐步成为备受瞩目的国际化港口和投资乐园。

      丝路情缘汇入建设的脚步

      区位优势决定了发展潜力,但要将潜力变为现实,离不开建设者的坚韧开拓。

      要有水,要有路,要有电……建设瓜达尔港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面对困难,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中国港控)一步一个脚印,在过去几年间逐步修复了瓜达尔港供水、供电、港机、仓库和监控系统,开通了前往中国、中东和非洲的固定航线。直至2016年,瓜达尔港完成港口设施恢复和重建,已经完全具备集装箱、散货、滚装货物处理能力。

      中国港控董事长、总经理张保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港控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1+4”合作布局,努力让合作成果惠及当地。不同于常规合作项目,瓜达尔港并非单一工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综合性很高,既包括港口的运营,还包括自由区的开发。“我们希望把中国建设特区、经济开发区的经验移植到巴基斯坦,启动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模型,从而带动整个巴基斯坦工业化转型。未来的瓜达尔自由区是个小社会,将成为示范性项目。”

      工程建设快步推进背后,是中国公司多年如一日的坚守和耕耘。才刚到4月,瓜达尔中午的气温已经直逼40摄氏度。为了多项工程按期完工,中国员工选择默默奉献,毫无怨言。胡耀宗赶在妻子十月怀胎期内回国探亲,却因为工作必须提前回港,险些没能见证孩子的出生。胡耀宗为孩子取名“胡洢麓”,以此标注特殊的“一带一路”情缘。

      瓜达尔港建设日渐完善,商业吸引力与日俱增。新国际机场、职工培训中心、现代化医院、装机容量30万千瓦的燃煤发电厂、日处理能力达500万加仑的海水淡化厂……这一系列项目,目的是为了改善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丰富瓜达尔的产业结构。来自中国的建设者是好样的,中巴传统友谊汇入新的力量。

      “我们的生活彻底变了样”

      清晨8点,瓜达尔港鱼市。伴随着打桩机的声音,渔民们的脸上挂着笑容,冲我们几个中国记者伸出了大拇指——“自从中国公司来了以后,我们的生活彻底变了样。”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巴要弘义融利,实现共同发展。中国企业实实在在地践行这一主张。今天,瓜达尔港建设快步迈进,最早受益的是当地民众。建设过程中,中国港控明确了一条“规矩”——让当地老百姓挣到钱。公司积极推动入驻瓜达尔港的渔业加工企业同当地渔民合作,对渔民加以培训,同时鼓励渔民以鱼获的形式返给加工企业。

      目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正在瓜达尔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急救中心。根据规划,这个中心将在5月初之前建成,还会请来中国医生,将有助于缓解当地民众看病难这个老问题。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孙卫东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生活在瓜达尔港的穆哈迈德老人今年65岁,全家共10口人,生活并不富裕。听说中方要捐款在当地建立一所学校,他便毫不犹豫把自己一块752平方米的土地无偿捐给政府,由中方在此援建了法曲尔小学。现在,学校已经投入使用。当初捐地时,老人的亲戚们都表示,瓜达尔地区地价在快速上涨,你把地捐了吃亏了。但在老人看来,教育对于改变巴基斯坦来说是最重要的事,同时中国公司很靠谱,让人放心。老人的儿子纳西姆·俾路支这样解释父亲的举动——父亲虽然不善言辞,但对“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很认同,认为习近平主席是一位视野开阔的领导人。

      采访结束前,正赶上瓜达尔港日出。那是一个壮丽的清晨,一轮红彤彤的旭日从海面升起,港区雄浑的打桩声,与阿拉伯海的浪涛声交汇。记者不禁想起此行采访中瓜达尔民众诚挚的心声——

      “中国的存在,让我们能够听到瓜达尔发展的脉搏。”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瓜达尔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变化,我们盼望习主席来瓜达尔港看一看。”

      ……

      (本报巴基斯坦卡拉奇4月16日电 本报记者杨迅、孟祥麟、宦翔、徐伟采写,本报记者胡泽曦整理)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