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解读】工信部电子科技情报所周剑: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加快发展信息经济

  • 2016-12-30
  • 来源: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1779 次
  • 暂无简介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推进信息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胜阶段,《“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未来五年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做了总体部署,明确将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构筑信息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深化认识我国长期坚持推进两化融合的战略目标,准确判断“十三五”时期两化融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入领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基本理念、主要任务和方法机制,以数据驱动为牵引,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产业能力和质量,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是加速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并推动其融合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 两化融合是我国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

      持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19日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在第36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西方发达国家走了一条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道路,而我国是在工业化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全面抢抓信息化发展先机。党的十五大首次将信息化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了两化融合,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提出两化深度融合。尽管实践在不断发展,认识与理论也在与时俱进,但两化融合的本质没有变,是党中央、国务院一以贯之的重要战略部署。

      工业化的主要对象是物理世界,主要成绩是大幅提升了物质生产和服务能力,而信息化的主要对象是数字世界,主要成绩将是大幅提升数据生产和服务能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本质上就是推动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融合协调发展,这一点与美国在2005年提出的赛博物理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s)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这是人类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的必然路径。赛博物理系统主要是从技术角度提出的,而我国的两化融合是从经济社会历史进程角度提出的,涵盖了包括技术在内的各方面要素,更加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互动创新和持续改进,更加具有战略性和体系性。

      我们正在经历从工业化向信息化加速演进的历史阶段,都是沿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阶段加速跃升,各种新概念层出不穷,但两化融合这一发展路径和主线不会改变。当前,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德国提出了工业4.0,但其核心路径都是赛博物理系统,主要任务都是从数字化向网络化阶段加速迈进。《中国制造2025》强调两化融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线、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和制高点,这体现了我们对产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和超前谋划。我们只有进一步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制造强国目标才能更好实现,只有进一步通过工业化加速信息化,网络强国目标才能更好实现,只有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抢占信息经济发展先机,两个一百年目标才能更好实现。

      二、 “十三五”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十三五”期间,我国两化融合发展环境日益复杂,发展条件和动力将发生深刻变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首先,国际产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围绕抢夺制造业制高点的竞争愈演愈烈,各国都在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加强战略总体布局和理论方法创新。发达国家围绕新工业革命正在积极谋划部署,对高端产业进行再调整再布局。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则致力于抓住从工业化向信息化变轨发展的重大机遇,实现“换道超车”。总体而言,各国都认识到在这一重大转型变革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定要从战略总体层面进行谋划和布局,一定要探索并形成支持新发展的理论体系和创新方法,千万不能因循守旧、坐井观天,不能仅关注局部改进和优化,更不能用传统工业化的发展理论、模式和方法推进信息时代的新型工业化。两化融合是复杂巨系统,亟需形成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规律的系统化新理论和新方法,从而有效推动战略目标、发展理念、主要任务、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的互动融合和协调发展。

      其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需求迫切,落实到企业层面,就是要加速推动企业新型竞争能力与传统竞争能力的更替。数据的驱动作用日益增强,以数据为核心重构生产要素,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加速转变。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需降低对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一般性生产要素的过度依赖,不断激发技术、管理、数据等高级生产要素的作用,有效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激发数据这一新驱动要素的巨大创新潜能,并通过数据不断催化和转化技术、管理、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作用,从而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培育不同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下的新型能力,是推进两化融合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我们绝不能仅聚焦于传统竞争要素和能力, 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忽视数据驱动这一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错失通过信息化加速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的战略先机。

      第三,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将加快促进形成新型产业体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均面临创新和变革。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向产业领域加速渗透融合,推动产业基础设施、生产方式、创新模式持续变革,产业变革的步伐增在不断加速。新一轮产业变革既是技术变革,也是管理变革,传统的以效率为导向的管理模式正在受到挑战,难以满足信息时代以数据为驱动的个性化管理要求。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的“技术导向”思维,我们在推进两化融合过程中,存在技术和管理“两张皮”、“重技术、轻管理”等现象,在强调技术创新的同时弱化了管理变革的迫切需求。尽管近年来有所好转,但管理的短板效应仍然普遍存在,且在新技术背景下存在再度放大可能。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既要重视技术创新,也要着力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管理变革,不断提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性,加快形成产业发展新模式,培育服务新业态,释放发展新潜能。

      三、 “十三五”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立足新起点新阶段,把握新要求新趋势,“十三五”时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以数据为驱动,着力打造支撑产业转型的创业创新平台,积极培育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构建支撑融合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提升产业新型竞争能力,加速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十三五”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在基本思路方面,首先,既要注重技术创新,也要注重管理变革,引领生产模式从规模化向定制化、协同化、服务化方向变革,引领组织方式从科层制向扁平化、流程化、价值网络方向变革。其次,既要注重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也要注重培育发展新动能,通过加快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全面渗透融合推动传统产业竞争能力优化升级,通过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互联网时代产业新型竞争能力。第三,既要注重关键点突破,更要注重系统能力提升,一方面要通过信息化加快实现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等关键点的探索、培育和推广普及,另一方面更要深刻认识新一轮产业革命所引发的颠覆性变革对跨专业、跨系统、跨企业、跨领域的融合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提升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第四,既要注重制造企业,也要注重ICT企业,充分发挥我国制造大国、网络大国双优势,运用制造企业的“硬”实力,调动ICT企业的“软”能力,形成软硬兼施、融合创新的发展路子。第五,既要注重继承发扬,也要注重创新突破,沿着企业、行业、区域等不同维度,加快从点的探索、线的突破、面的提升发展到总体层面的全局优化,加速从技术创新、管理变革、模式转型发展到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在“十三五”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主要任务方面,首先应加快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双创”新体系,通过组织微型化、员工创客化,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其次,普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推动数据、技术、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为系统推进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变革提供方法和路径;建设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探索以数据为驱动的分业施策新模式。第三,推广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生产新模式,引领生产方式持续变革。第四,培育基于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工业电子商务等平台化服务新业态,推动产业价值链向高端跃升。第五,提升系统解决方案能力,营造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新生态,提高行业融合创新能力。第六,发展智能装备和产品,加强智能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以支撑促进形成新型服务业态及生产制造新模式。第七,完善自动控制与传感、核心工业软硬件、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提升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 。

      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将两化融合作为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加快发展信息经济,既有理论的超前性,又有实践的坚实基础,我们应紧抓“十三五”这一重大战略机遇期,开辟一条务实有效、融合创新的两化融合发展之路,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开出良方,提供中国解决方案。(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信息化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 周剑)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