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河杨桃林里,游客与挂满枝头的金黄果实合影留念
春日,走进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下河村,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走进这片百年杨桃林,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在阳光照耀下宛如点点繁星,仿佛连时光都在枝头驻足,等待与人们撞个满怀。
下河村种植杨桃已有近400年历史,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杨桃,全村杨桃种植面积近7000亩,年产量3.4万吨。这里独特的富硒红土壤与亚热带季风气候,赋予杨桃皮薄如膜、汁水丰盈的特质。果农们坚持自然种植,采用人工套袋、物理防虫等绿色技术,让每一颗杨桃都保留最本真的清甜。成熟时的杨桃呈鹅黄色,横切面如五角星般璀璨,果香中带着一丝微酸,被赞为“天上星、人间果”。
然而,早些年,就是这样一个远近闻名的“杨桃之乡”,却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虽然种了满山的杨桃,可品种单一、口感酸涩,加上交通不便,只能靠肩挑手提去邻村叫卖,鲜果也不值钱。于是,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守着果园艰难度日,大家都为销路发愁。
“现在可大不一样啦!政府请来专家改良品种,种上了水晶杨桃、红肉杨桃这些甜滋滋的新品种,还帮我们统一了种植标准。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把大家拧成一股绳,杨桃再也不愁卖了——合作社包收购,电商直接把订单送到家门口。”谈到如今的变化,下河村村民蔡艺勇十分开心。
“更别说那杨桃生态园和采摘节,城里人开车来玩,周末民宿都住满了,光旅游收入一年就多了好几万。”蔡艺勇说。
合作社堆满了等待打包发货的杨桃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下河村杨桃正焕发新活力。福建农林大学专家团队在下河村建立杨桃科技小院,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改良品种并优化产业链。通过减少化肥使用、引入生态防控措施,杨桃品质显著提升,亩均效益增至1.2万元以上。同时,科技小院与890户农户建立技术帮扶,培养本土人才55人,辐射带动种植面积扩大至8000亩。
“以前清明下雨杨桃减产,现在有了气象预警和科技小院指导,我们提前做好防护,今年虽然产量略有下降,但电商订单反而增加了30%。”果农蔡灿霞一边打包杨桃一边说,合作社通过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指导村民错峰上市,让杨桃卖出“黄金价”。
不仅如此,村内建立农村淘宝运营中心,引入京东、抖音等6家电商平台,打造“一店带多户”的电商链条。杨桃鲜果旺季日均销量超3000箱,线上月销售额达40万斤,价格较两年前提升68%。
漫步村中,一棵400多年的“祖宗树”引人注目。相传古时一对夫妻在此许下团圆诺言,多年后丈夫凯旋时,杨桃树已硕果累累,这棵树也见证着下河村从传统种植到品牌化发展的蜕变。
而现在,下河杨桃也不负众望,从2020年起,该村连续三年杨桃产业年总产值破亿元,并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通过增强地标品牌效应,借力电商,下河杨桃平均每月线上销售量均保持在5万斤,杨桃种植户均年收入达6万元。
这个春天,不妨来下河村赴一场杨桃之约。在百年古树下感受时光沉淀,在果香中品味自然馈赠,让清甜的滋味点亮你的味蕾,也记住这片土地的匠心与温情。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