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许颖 朱乔柽 蔡丽敏 邱蓥芳)虎走留福,兔来送春!春节期间的“云霄味”,怎么少得了火锅来作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来一顿热气腾腾、香气喷喷的火锅,暖意从口里流窜到心头。
牛肉因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之功效,成为火锅肉类食材的首选,而一颗弹牙爽脆、真材实料的下坂牛肉丸更是火锅的灵魂。
要做出一颗弹、弹、弹的牛肉丸,花费的工夫可不同一般。正宗的下坂牛肉丸选用本地清晨刚宰杀的新鲜下坂小体黄牛肉为原料。牛肉的部位选择也别有讲究,一般选用牛后腿肉,牛后腿肉肉质结实脂肪含量少,肌肉多,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所以用来做牛肉丸口感更佳。
为保证肉质的细嫩,牛腿肉还必须去筋、切块,放上砧板后,牛肉便进入了最重要的“百捶成丸”的环节。大厨手持两把铁制的方形锤刀,重约3公斤,上下不停地捶打半小时,给牛肉上劲,直至牛肉化成肉浆。锤成肉浆还不算大功告成,此时还会加入少量的盐、生粉、味精等调料,持续拍打,直至肉浆粘手不掉为止,这样才能赋予丸子“弹跳的技艺”。
挤丸的动作也同样有趣——一手抓肉浆,握拳挤成丸,一手顺势用羹匙掏下,放入热水中慢火温煮直至成型。粉嘟嘟的丸子一入锅,只需两分钟,立刻“换了张脸孔”,胀成一个个灰白色的“乒乓球”,直径足足有5厘米。
把它们舀出锅后,牛肉丸子在冷空气的作用下又转成赤褐色,牛肉的鲜香渐渐溢出,隔壁的小孩闻到都要馋哭了。
一颗好的下坂牛肉丸可不是那么“好拿捏”的,一不小心就可能跳出你的碗,这优秀的弹跳力,拿来代替乒乓球也不过分吧!
一口丸子下去,里面的肉汁飙了出来,牛肉的鲜香混合着牛油的奶香层层包裹住口腔,加上肉质弹牙劲道、肉香浓郁爽滑,再配上香辣浓郁的酱料,好吃到你连神仙都不想做。
到第二口,细细品味唇齿与牛肉丸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它直接促使人分泌带来快乐的多巴胺,一边感受它从喉咙咕噜噜滚进胃中,它在嘴边的那种弹性好像一路延续到了胃。如果说火锅吃肥牛收获的是一份牛肉的快乐,那吃牛肉丸就是浓度激增十倍的快乐!
除了加入年夜饭火锅的豪华行列,下坂牛肉丸更像平民天后,出现在云霄县城街头巷尾的水面粿粉店里。早餐也好,夜宵也罢,单点或者配上滑溜溜的水面细粉,圆圆滚滚的大丸子漂浮在透明清亮的牛肉汤上,里头还有烫青菜或芹菜粒。
据史料记载,民国时期,云霄的“牛圩”在下坂。在农耕时代,牛是农民的宝,下坂在云霄城边,水路、陆路交通方便。牛圩就设在离摆渡口不远清澈宽阔的漳江边,那里有许多可以拴牛的大树,有可以庇护牛的浓荫,有可以饮牛的漳江水。每逢牛圩日,大大小小的水牛、黄牛,挤满了圩场的每个角落,四面八方的人们都会赶来赴“牛圩”。后来,下坂人开始专门饲养肉牛,于是便有了专门的宰牛场。
20世纪60年代,云霄人就有人专门制作、贩运下坂牛肉丸至诏安及广东潮汕一带销售。现在下坂村有多家专门制作牛肉丸的店铺及饭店,制作的牛肉丸除在云霄享有盛名外,还远销潮汕等地。
云霄人爱国爱家,去到哪里都不会忘本,在异地奔波劳累的时候,如果能吃上一碗家乡的美味,那么他会很快恢复自己的元气,用更积极的心态迎接更美好的未来!这就是美食带来的力量。
在许多云霄人的心中,一颗小小的下坂牛肉丸就是心中的乡愁味道。在闽南话里,“丸”与“圆”同音,一碗丸子汤也寓意着“团团圆圆”。比起其他不容易在外地吃上的美食,每逢佳节,为自己煮一碗牛肉丸汤,为远在他乡的云霄人给予了莫大温暖:人在他乡,仍旧能回味家乡的味道。
一碗地道的牛肉丸汤回忆起老家的旧时光,蘸着一碟沙茶酱,沙茶复香,幸福流光。
目前,云霄县约有下坂牛肉店两百多家,在店里,牛肉丸是永远的头牌,牛肉丸的制作手艺、配方,大多是上一辈传下来的,味道上各家有各家的特点,不尽相同。
土生土长的下坂人张鑫民从14岁开始跟着父亲做牛肉丸,至今已有32年了,早上4点去市场取新鲜的牛肉,是他365天天天不变的行程。新鲜的食材,传统的工艺,独家的酱料让他赢得一批新、老顾客的欢心。一到春节,他家店里的牛肉丸都是供不应求,每天销售量近400斤,其中还不包括外地客户不断“飞”来的订单。
“我家从我父亲那一辈就开始做牛肉丸了,从小耳濡目染,现在我大哥和我也靠着这份手艺生活养家,可以说这门手艺陪伴了我们家族一辈子。现在我们通过抽真空加冰袋包装的方式邮寄,让更多外地朋友品尝到这份‘云霄味’。当然我也希望能以‘下坂牛肉丸’为龙头,带动云霄地标产品走出云霄,让在外地生活、奋斗的乡亲们能一如既往品尝到家乡的美食。”张鑫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