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许颖 蔡丽敏)每天的清晨,老街先于你醒来,那是每个云霄人记忆里挥之不去的“古早味”。浓浓的乡音唤醒老街里深藏的乡情“温烧,温烧”想起来心里会“烧”……
缓缓流淌的漳江边上,老街骑楼的“五脚距”下沏一壶香醇的老枞水仙,配一块传统手工制作的糕点穿越时空的障碍,找寻风化在记忆里的旧时光这里是——云霄和平路。
漫步和平路老街,斑驳的老墙、青青的石板路、狭窄幽深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店铺、延续千古的文化传承和文脉,雕刻着温情的岁月痕迹,定格成城市历史文化记忆中最美的乡愁。
和平路,位于云霄县云陵镇城区,北起复兴路东段,南至经堂口,长约370米。从卖碗街向东,拆经正大街、中大街、旧米市街、至屐仔街,长370米,两边建骑楼(俗称“五脚距”),路面净宽6.8米,骑楼下人行道净宽各1.9米。此路原为方、张、吴三大姓械斗第一火线,因此取名“和平”。
民国17年冬,云霄县内族姓械斗,经国民党陆军第四十九师派员平息后,与县政府联合成立市政建设委员会,从械斗者方、张、吴三大姓的10万银元罚款中,调拨8万元作市政建设费(另2万元赔偿损失),由该师团长周汝康负责规划设计,在主要市区拆除街与街之间的隘门及械斗时构筑的碉堡等障碍,将旧街拓宽裁直,建混凝土路面大街道7条。民国19年,7条街道相继开通并筑成部分路面,至民国25年大部分路面筑成,并在和平路与中山路口中心建报时钟台。
街区内古迹密布,有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山书院)和两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后宫和吴氏志庆堂),两侧骑楼建于民国时期,全砖石结构,其中以和平路的“南洋风”中西合璧建筑最为精华,保存较为完整。每座骑楼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下段是柱廊,骑楼与骑楼之间由一根根红砖砌成的方柱连接,排列非常整齐,显得稳重雄伟。
早期的和平路骑楼老街,是县城最繁华热闹的黄金地段。这里汇聚了各种各样的店铺:小吃店、服装店、药店、鞋店、布料店等。它见证了云霄的兴起与繁荣,为经济发展撑起了一片天空。随着社会的发展,云霄商业中心转移,如今的和平路开始在柴米油盐的平淡中演绎昔日繁华。2017年,和平路历史文化街区因为“民国时期街区风格明显,两侧骑楼建筑颇具时代特点,周边环境要素基本保存”被列为福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今天,走进和平路骑楼老街,仿佛翻开云霄往日的画卷。斑驳雕饰的墙面,形态多样的女儿墙,充满闲情的露台,沧桑古朴的墙根……静静地诠释着一座城的繁荣与沧桑,传承一代又一代云霄人的记忆与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