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徐荫圈 朱淮杰 见习生:吴泓婧 通讯员:林绍宇) 斗笠是一种用竹篾、竹叶为原料编织而成的编结帽,在闽南地区,人们无论是下田耕作或是海边作业,都会戴上斗笠,遮挡阳光,阻拦风雨。在马铺乡宝石村,有着近百年的竹编斗笠的传统,并且这门老手艺正世代传承着。
一顶笠帽看似简单,制作起来却颇为繁琐。要经过砍竹子、劈篾条、打帽斗、填笠帽、缝帽檐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今年87岁的刘达阿婆,编织起斗笠来,手法丝毫不亚于年轻人。阿婆说,自己九岁来到宝石村,十岁开始学习做斗笠,到现在做了七八十年了。现在年纪大了,编斗笠的材料——竹子都是儿女为她准备的,除了这道工序,其他都是她一手完成,从晨起到睡前,一天最多可以做七八顶。
老人说,以往编斗笠是为了谋生,现在编斗笠,更多的是一种习惯的坚持,手艺的坚守,而对于宝石村村民来说,编织斗笠,是一种传统,是一种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会的手工活。今年69岁的村民张玉香阿姨表示:“11岁就看别人制作斗笠,然后就自己学着编,一编就编到了现在,编织斗笠基本挣不了多少钱,一顶斗笠6.5元,现在每天可以做3顶左右。”
“以前我们村发展制作斗笠原因是我们村周边竹子比较多,利用自然资源来谋生,现在制作斗笠这么久了,也有情感了,也形成了一种文化。希望我们可以把这个老手艺一代代传承下去。”马铺乡宝石村村主任罗龙生表示。
八旬老人刘达坚持每日编织斗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