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一系列论述精神,根据中共中央“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新云霄微信公众号推出【云霄党史】栏目,全面展现《福建苏区纵横·云霄卷》相关珍贵史料,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中共党史和云霄地方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开拓进取,为建设宜居宜业宜创宜游新云霄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饶平“温子良惨案”发生后,中共饶平、大埔、平和三县县委避敌锋芒,紧急疏散转移。1929年初,隐藏在平和大溪一带的饶平县委委员余丁仁、平和县委委员朱赞襄、大埔县委委员谢卓元等人,经常到云霄、平和、诏安三县交界处的三星、金坑、曲溪、陂下、仙石、龙透、七高磜、梅林等乡村秘密串联,访贫问苦,向广大农民宣传革命道理,撒播革命火种,打下较好的群众基础。
1930年9月,活跃在诏安龙伞岽、栗竹头地区的饶和埔诏游击团部,在闽粤边工委宣传部长余丁仁率领下,挺进云霄陂下村,镇压反动地主豪绅,组织农会、赤卫队,实施武装割据,并迅速向曲溪、金坑、三星及龙透、仙石、七高磜、梅林一带乡村拓展,在云和诏边形成一片赤色区域。11月23日,平和县委在《关于目前革命形势估量与党的任务决议案》中提出“与永、埔、饶发出密切关系,并注意诏安、漳浦、云霄的工作”。随后,平和县委书记陈彩芹会同谢卓元等人,在乌螺、大仑、枧脚、石示美、石鼓、新楼、客寮、桥头、粗溪、湖洋、乌石坑、龙镜一带乡村,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活动,迅速在云和边界地区燃起革命烽火。
为统一领导闽粤边陲地区的斗争,南方局代表陈舜仪在大埔和村召开饶平、大埔、平和及闽粤边工委联席会议,决定组建饶和埔县委。1930年12月,在闽西特委具体指导下,正式成立饶和埔县委,书记邱宗海,统一领导饶平、大埔、平和、诏安、云霄五县的赤色区域,划分并成立十一个区委,诏安的官陂、秀篆,云霄的仙石、陂下、乌螺、大仑,平和的大溪为第四区。1931年3月,在诏安石下村召开饶和埔县委扩大会议,作出恢复老区、开辟新区的部署;选举产生新的县委领导班子,刘锡三当选为书记;饶和埔县委仍辖十一个区委,云和诏边、云和边的云霄赤色区域仍属第四区领导,区委书记李和尚。随后,饶和埔县委改称饶和埔诏县委。
苏区中央局成立后,饶和埔诏苏区隶属于闽粤赣边特委。1931年2月,在饶和埔诏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上,陈彩芹当选为饶和埔诏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下辖9个区级苏维埃政府,拥有10多万人口,是中央苏区外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处在诏安官陂和平和大溪之间的云霄赤色区域,是连接诏安苏区和平和苏区的红色走廊。1931年4月,饶和埔诏县委书记刘锡三、县委委员张华云假扮夫妻,到云霄陂下村创办“福成昌碗窑公司”,作为饶和埔诏县委联络点,加强对云和诏边、云和边赤色区域的领导。
饶和埔诏县委非常重视第四区的工作,尤其是云霄赤色区域的政权建设。县委书记刘锡三,县委委员余丁仁、谢卓元、张华云,区委书记李和尚多次到云霄指导基层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至1931年6月,三星、金坑、曲溪、陂下、龙透、仙石、七高磜、梅林等村都有较健全的农会、赤卫队组织,村村建立党支部,豪绅地主、保长、捐棍纷纷逃往车仔圩、下河、上河等地。乌螺、大仑、枧脚、磜美、石鼓、新楼、客寮、桥头、粗溪、湖洋、乌石坑、龙镜等村的农会组织,由秘密转向公开,村村组织赤卫队,开展减租减息、抗捐抗税斗争。6—7月间,饶和埔诏县委贯彻闽粤赣省委关于扩大红军的指示精神,在诏安秀篆石下村组建工农红军饶和埔诏第三连,连长邱春光、副连长黄佛、党代表苏国书。云霄苏区人民积极响应饶和埔诏县委号召,踊跃报名参加红军,有二十多名赤卫队员被挑选至饶和埔诏第三连。该连下辖三个排,拥有100余人枪,成为保卫红色苏区、捍卫人民胜利果实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