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落实“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云霄县委党校立足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认真讲好云霄好故事,传递云霄好声音,着力打造“指尖上”的微党课,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走心。
重寻开漳史迹
最近,云霄开漳圣王文化祖地被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批准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开漳文化,已成为跨越海峡的祖根认同。一千三百多年前,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领八十七姓将士,从中原腹地的河南光州,来到闽粤交界的蛮荒之地,开疆拓土,畿德一方,创造了一个“方数千里,无桴鼓之惊,号称乐土”的新州郡——漳州。今天,让我们翻开历史,重寻开漳史迹。
唐总章二年,即公元669年,闽粤地方割据势力在泉潮边陲发动啸乱。唐高宗诏令陈政“莫辞病,病则朕医;莫辞死,死则朕埋”,以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入闽平乱。那年,河南光州陈府的演兵场上,举行了一场誓师大会, 五十三岁的陈政奉诏向其部将及府兵解释并动员此次前往南方泉潮平定“蛮獠之乱”的重大使命,其子陈元光随父出征,年仅十三岁。
初入闽时,唐军士气高昂,连夺蛮军几个重要据点。但在九龙江北岸,唐军啃到了一块硬骨头。九龙江水流湍急,易守难攻。此时距离唐军入闽作战已一月有余,南方气候湿热,北来的将士无法适应南方的气候,军中疫病横行,而对战的十八峒联军人数众多,唐军一时陷入困境,只得回撤继续北行,却被九龙山挡住去路,陷入峒蛮包围圈。弹尽粮绝之际,陈政只好派李伯瑶突围,向朝廷求援。唐军凭借九龙山天险,击退十八峒联军的一次次围攻。年届七十二岁的魏敬夫人和两个儿子陈敏和陈敷将军,带领河南光州五十八姓将士及军眷“尽室南来”,驰援九龙山。不料经仙霞山狭道关隘时,老帅陈敏、陈敷及其子相继患疾病殁。此时苦盼援军的唐军已困守两个多月之久,忽见山下烟尘滚滚,厮杀呐喊声大作。两军合力击败蛮獠联军,会师于九龙山下。随后,唐军通过蒲葵关大捷和两次进击粤东地区的战役平定啸乱,取得入闽平乱的完全胜利。
陈政大军南征入闽后,平定蛮獠啸乱,屯垦于云霄,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为漳州建置打下基础。公元677年,陈政将军病逝,安葬于将军山。陈元光接替了其父的工作,时年二十一岁。为保证闽粤地区的长治久安,陈元光向朝廷上《请建州县表》,力陈在闽粤地区建州置县的利弊得失。公元686年,朝廷批准陈元光请求,设立漳州,下辖漳浦一县,治所在今云霄火田故绥安县地,陈元光首任刺史。
此后,陈元光经略漳州,恢复生产,移风易俗,发展教育,为漳州开发、文化传播和民族融合作出卓越贡献,而他维护一统、平乱建漳的史事,也在历史长河中,发展凝聚成开漳圣王文化信仰。
宋代吕璹(shu)有诗云:“当年平贼立殊勳,时不旌贤事忍闻。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开漳圣王陈元光入闽平乱的丰功伟绩,在唐史里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却在开漳后裔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建漳治漳兴漳的惠政德泽,既成为开漳祖地民众心中的文化之魂;又成为闽粤台及东南亚地区漳籍同胞的信仰之根、精神之源。
来源:云霄县委组织部、云霄县委宣传部、云霄县委党校、云霄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