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许颖 刘亮真)闽南木雕工艺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素以“精微透雕”著称,特别是“开面”工艺更是一绝。现存闽南木雕构件以明清居多,特别是庙宇、宗祠、家宅,如云霄县建于明代的莆美张氏祠堂群、威惠庙,清代的唐代家庙、云山书院等。闽南木雕极尽精致的雕刻工艺,在闽南民间工艺中极具代表性,它不仅包含了闽南文化的社会成份和观念成份,还反映了闽南文化的地域特征,是闽南人心中难以忘怀的一抹乡愁。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云霄县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闽南木雕匠人,他们用一刀一凿守护住这非遗文化瑰宝,为闽南木雕的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方建武便是这批优秀的木雕传承人之一。
在这个信息更迭飞速的时代,匠心英雄十分难能可贵。今年63岁的方建武,从事木雕创作50多年。父亲方成伍是云霄县颇有名气的民间木雕艺人。8岁那年,方建武从父亲手里接过了刻刀,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闽南木雕手艺人。
学艺后,一年365天,方建武几乎都沉浸在工作室里构思、雕刻。他日常用的雕刻工具光是凿、雕刀、锯、钻等就有30多件,除了大面积的掏空会使用电钻外,其它的全部坚持手工雕刻,40余年来雕刻废弃的刨花木屑都能运上几十辆卡车。
“木雕这份工作,需要的是静心和耐心,当一块冷冰冰的木头在我手中变成有血有肉的人物,那种成就感和幸福感真是难以言喻。特别是把木雕和古典题材结合在一起,让作品与生活相融、与传统相接、与时代相恋,那么它就被赋予了生命力,也有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方建武动情地说。
方建武作品多以古典题材为主,他刀法简练,善于刻画人物表情,作品多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木头的纹理,使之与人工技艺巧妙融为一体。他优秀作品众多,有《美意延年》《围城记》《开漳序曲》《抚琴图》《桃花过渡》《采菊东篱下》《举杯邀明月》《渔樵对弈图》《东坡丝竹图》《陈三五娘》等,作品曾入选“漳州非遗走进三坊七巷”展演活动,同时被漳州艺术馆等多家艺术馆收藏,并多次获得各类奖项。
随着时代的发展,闽南木雕业逐渐式微,但方建武却坚持认为未来仍有发展空间,他表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不可小觑,闽南木雕承载着我们云霄人的乡愁与文化,把闽南木雕传承下去是非常有必要的。被评为‘漳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闽南木雕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之后,自己更是感到肩头多了一份责任,必须为云霄传统手工艺的保留和发扬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从2018年开始,方建武和同是闽南木雕非遗传承人的夫人林玉凤主动到云霄列屿中学担当非遗传承活动讲师,从零开始教孩子们闽南木雕的制作,力求把闽南木雕传统技艺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
“保护好传统技艺,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血脉,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非遗’+‘课堂’的结合就是我们县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的一种很好的创新模式。”方建武表示,“闽南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特殊意义,我时刻不敢忘记自己的责任。我和老婆都希望通过木雕课堂为云霄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力量,也为我们云霄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和动力。”
部分来源:云霄文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