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乡讯电子报

2021年8月27星期五
刊号:CN035(Q)-第0026号

云霄乡讯要闻 晨钟暮鼓伴斯文——寻访南山寺及南屏书院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云霄乡讯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晨钟暮鼓伴斯文——寻访南山寺及南屏书院

林偕春(1537~1604年),字孚元,号警庸,晚号云山居士。他生长于一个亦耕亦读之家,自幼随父庠生林文贡学习六艺、百家言,接受正统儒家文化,饱学经邦济世之道,以敏锐才思胜出同窗。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中举,四十四年成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晋翰林院检讨、编修、两浙学政、南赣兵备副使、湖广布政司右参政、亚中大夫等职。他立朝勤政刚直,居家心系民瘼,卒后钦赐祭葬。林偕春是云霄历史长河中一位道德文章出类拔萃的神格化历史人物,一生著述甚丰,除了参与编修《实录》《承天大志》《漳浦县志》外,著有《三国志摘》《晋书北史抄略》等;传世遗著《云山居士集》载入《明史·艺文志》,内容涉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自然等领域,评击时弊、议论朝政、评价史事独具见地,抒发了报国安民惮情竭虑的心路历程,描绘出明代中后期社会历史状况,是漳州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献。

林太史忧国忧民操守和遗爱民生情怀,向来为世人所景仰。崇祯七年(1634年),时在翰林院编修、经筵展书官、纂修实录国史、文林郎任上的黄道周亲撰书《旌表节妇林母王太孺人墓碣》赞道:“吾乡先正,有林警庸先生,伟人也……”碣文褒扬林偕春的祖母守节抚孤、艰辛教子的经历,以及对乡贤林偕春的崇敬之情。林偕春的道德文章深受民众景仰,被尊称为林太史公、林太师公,民间庙祀馨香不断,并从闽南、粤东诸县流传至海内外。其宫庙主要有云霄云山书院、台湾基隆、南投、台中林太师公庙,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共有20余座分庙。两岸、中外神缘文缘往来不断,有着悠久而深长的文化影响力。

南屏书院门额悬匾篆书“南屏书院”,堂内神龛额悬行书“松乔云汉”题匾。

堂前辟连一亭,檐下前额高悬椭圆形黑漆金匾,上刻篆隶大字“梅亭”,下题刻繁款详载兴建梅亭过程。内容为:梅,花之魁者也,先人所以名亭,殆有魁天下志耳。

亭废已久,乙酉岁,乡人士即其地昆建层楼,以为书院,盖以绍先人之志云尔。心禅。”据其落款章“心田画印”考知,此“心禅”即为清光绪间云霄莆美书画家张存诚。张存诚(1864~1918年),字克闲,号心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恩贡,是诗书画造诣俱精的地方文人。

堂中悬挂木刻楹联“云山述作文章伯,漳水儒崇御史臣”,落款为“民国三十五年夏,邑人士为纪念林太史公,重新南屏书院。工竣,书此赞其成,并志景仰先贤心意。古罗徐炳文题。”

亭前为一院落,天井前依连照壁筑一口八角长方形喷水池。照壁嵌饰巨幅石雕麒麟,两侧镌联“巍巍硕德传千古,郁郁斯文见在兹”,两侧各辟花门与寺院大埕相通。

院外左侧筑银炉亭,右侧建“南屏亭”,以纪念林氏父子在南山的活动。古往今来,历史名人崇拜源自其高尚人格力量和良好道德风范。漳南林偕春信仰的神格力量,根植于漳水云山尚贤重义、笃诚守信、敬宗报本的深厚沃土,注入了云霄民众朴素的忠孝仁义观念和道德伦理精神,又在历史进程中升华为一种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图片

沐浴着林偕春先生的高风,南屏书院也因沾染先贤灵气而蒙光。记得云霄厅同知秋嘉禾题云山书院联云:“早有直声留胜国,今其余事活群生”;当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赵玉林先生也题联称:“漳水流多明世惠,云山起再昔贤思。”林太史直言危行、心系桑梓、树德于乡、道德文章百代不灭,为漳江理学的延传起到承先启后的作用,秉承了文人风骨气节的尊荣,不啻是一道最美丽的人文风景。

寺内保存通体龙纹装饰的龙首钮生铁巨钟1口,钟面铸字“南山寺,光绪三年”字样。还有民国35年由供养人捐赠的石炉2件、诸村维修岩寺捐款人墨书题名檐木3条,以及长2.51、宽0.80米的巨幅横匾“佛日增辉”等。

寺院所处环境清幽别致,寺周分布3座和尚灵塔,有着很好的保存状况。如右侧有建于“壬寅年腊月吉旦”的“南山心在公灵塔”,为“徒大珍、孙智海立”。墓塔位踞虎头山腰陡坡,坐向东南,面积宽3.2、长3.8米,前辟3埕,平面呈单檐六角形,高1.5、宽0.8米,由塔基、塔身及葫芦形塔刹组成。花岗白石碑上端抹角,高0.6、宽0.4米,碑面题写楷书3行。塔后屏围风字形,前为半月形泮池及六角形护屏。墓塔安放南山寺方丈“心在祖师”骨灰,乃圆寂第三年于康熙元年(1662年)建成。其它两座比邱墓,分别位于寺前将军大道旁,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的住持如宣墓塔;位于寺左侧,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的临漈正宗桂洲芳墓等。这些比邱墓,是历任住持僧受持衣钵、接棒传教的史证。

明太史林偕春乘兴重游南山寺,曾作《偶至南山岩题壁上》载于《云山居士文集•卷五•杂咏》。诗云:“犬吠疏钟自应,客来冷灶方烟;春花秋月总无心,高山流水年年。”民国《云霄县志•卷十七•艺文》,还收录清隐士黄道炯《游云霄南山寺》一首:“晓傍秋阴兴爽然,南山寺里听流泉。千家烟火云霄外,万井桑麻竹塔前。玉女峰纤霞作锦,仙人山渺水为天。渔舟薄暮蒹葭渡,长短歌声入树巅。”歌咏了闽南名刹南山寺优美的自然人文景观。

历经风霜雪雨和斑驳岁月,南山寺及南屏书院也曾有过历史上的沧桑沉浮。1918年2月13日,云霄地震倒屋300余座,县署大堂震倒,余震不断;南山寺也在地震中坍塌,寺僧一哄而散而成废墟。1946年,云霄佛教信众在民国县长徐炳文支持下捐金重建寺院。新中国成立后,南山寺曾被莆美乡耕山队用作茶场。1982年,新加坡爱国华侨林秋叶发起重修。1985年元月15日,南山寺及南屏书院被公布为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6月,当地信众捐资发起局部整修。

2004年8月,信众再次集资重修南山寺;次年重修南屏书院,基本保持原貌。2009年11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南山寺及南屏书院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春,南山寺工作委员会在广大信士普施下,于南屏书院后座的大雄宝殿右侧“佛祖堂”厢房原址又拓建面阔、进深各3间,单檐悬山顶木石结构的地藏王殿。壁堵浮雕精美的花卉人物,屋脊剪粘龙首吞口和双龙戏珠图案,前置香炉亭和石砌标杆等。大殿建成后,移塑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大愿地藏王菩萨金身,悬匾“大悲大愿”“地藏王殿”,并设置祈福长明灯普济众生。

这座新建地藏王大殿,与南山寺及南屏书院组成规模宏壮的建筑群,形成风格典雅、布局规整、错落有致、金碧辉煌的巍峨崇阁宝刹,既赋予宗教建筑浓重地方特色,也不失闽南传统庙宇建筑风格,成为云霄县佛教丛林一道亮丽文化风景和历史文化名胜。寺前视野平旷,臣山似笏,漳江如带,云城眼底尽收,蔚成一方胜概。尤其是殿宇中那些精美雕梁画栋和华丽剪瓷彩绘,尽显出我国古代南方建筑装饰艺术的独特神韵,而赋予其中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传承,正在向游人诉说着备受万民景仰的林太史公的故事!

(作者:汤毓贤)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云霄乡讯报社 版权所有:云霄乡讯 2021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