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方四少)云霄名刹南山寺,古称莆美岩。位于云霄县莆美南山,座落于虎山山麓,俯临清漳秀水,总占地约4500平方米。1985年被云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又被福建省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美岩交通便利,驱车可以直达,岩上景色宜人,古迹繁多,是云霄一处礼佛朝圣旅游胜地。据《云霄厅志》记载:“南山岩,即莆美岩,在南山,弘治间乡人所建。潮水自北岐入,注满诸溪,与菜壁、稻圃相隐映,足供胜览”。
莆美岩古树参天,殿堂宏伟,屋顶精美的剪粘脊饰,色彩艳丽,群龙翻腾,建筑十分精美。它始建于明代,经历代修缮扩建,现存建筑保存了明清风格,梁架大木和装饰部分雕刻精美,剪瓷彩绘精细雅致,风格雍丽典雅,尽显闽南古建筑的风采神韵。它与云霄县龙湫岩寺属同一时代建筑,是明清建筑中的榜样作,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犬吠疏钟自应,客来冷灶方烟;春花秋月总无心,高山流水年年”。这是林太师公在《偶至南山岩题壁上》里对南山岩十分贴切的描述。
学士来游而忘返;芳草甘泉,圣人赏玩而得趣。翠柏森林而可荫,高耸攀枝树郁郁而增荣。明黄道周曾游莆美岩,并写下《游云霄南山寺》诗:“晓傍秋阴兴爽然,南山寺里听流泉。千家烟火云霄外,万井桑麻竹塔前,玉女峰纤霞作锦,仙人山渺水为天。渔舟薄暮蒹葭渡,长短歌声入树巅。”
早年“林公(林太师公)操此以仗也”。把“梅亭”辟为受教于民的书院,在寺前路旁大石上,立“白云古道”碑石为路标,字体奇古,别具一格。
走近莆美岩,即刻映入眼帘的佛蓝灰塑大字“南无阿弥陀佛”。黄色的围墙拱着一圆形花窗,静静地凝视着云霄平原,寺院四周绿树掩映。清澈甘甜的虎尾泉泉水叮咚,流水潺潺,久早不涸;院前两侧的银炉亭和南屏亭,矗立于寺院的两侧,守卫着莆美岩的清静;站在寺前眺望,云霄盆地尽收眼底。
整座寺院坐西南向东北,依山势而筑,主体由大门、前院、前殿、天井回廊、大雄宝殿组成,南侧有地藏王殿和南屏书院,北侧有厢房、接待室、素食餐厅。
走进寺内,北侧有一块大蟾石,为明隆庆二年(1568年)题刻,上有“六都莆美信士柳望喜捨铜钱二千,入于本岩香灯,万代供养三宝,祈求子孙昌盛”。
寺大门门额上有石刻寺名“南山寺”三字,寺内供奉佛祖。
主殿有“大雄宝殿”大匾和“皇帝万岁万万岁”木雕金字万岁竖匾。木雕金字万岁竖周围环饰卷云飞龙图案,是明代莆美进士张天维、住持心在祖师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为皇帝朱由检三十一岁生辰祝寿之物,为张天维所书。前殿有“西方佛地”金字匾,字体遒劲,上款“时乾隆岁次癸酉(1753年)蒲月穀旦”,下款“协镇云霄等处地方参将管游击事满记录一次时恭敬”,启首章“觉悟群生”,落款章“时泰之印”“岳贞氏”。前殿还有一“佛日增辉”巨幅横匾,字迹清秀。寺内黑漆金字木雕楹联共四对,分别为:“苦海无波城郭人民观自在,明心见性日星河岳拱如来。”“三宝慈悲愿尔众生归觉路,一心信善何难随我到西天。”“即佛即心参透处在清磬木鱼之外,无遮无碍兴到时踏白云芳草而来。”“于味无甘苦智果咀回刹那间便知觉悟,大道有津渥慈帆扬起平白地普渡迷川”。
寺中右侧是南屏书院,供奉林太师公。院名金匾“南屏书院”悬挂于堂上,主堂有“松乔云汉”横匾,院前轩亭有一椭圆形黑漆金匾,上刻篆隶“梅亭”二字,下题刻繁款:“梅,花之魁者也,先人所以名亭,殆有魁天下志耳。亭废已久,乙酉岁乡人士即其地昆建层楼以为书院,盖以绍先人之志云尔。心禅”。此匾为莆美书画家、举人张存诚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亲题。堂中木刻楹联为“云山述作文章伯,漳水儒崇御史臣。”落款为“民国三十五年夏,邑人士为纪念林太师公,重修南屏书院工竣,书此赞其成并志景仰先贤心意”“古罗徐炳文题”。
也许,莆美岩南山寺之美是一种若有若无、不动声色之美,虽无人声鼎沸,繁华兴盛,但置身于此,静坐眺望,听森涛赏美景,天然淳朴得让人意醉神迷,流连忘返。
妻沉疴痼疾,只能尊岐黄之道承仲圣经方,大山采药归来,总会带着祈福和虔诚之心,于南山岩寺小憩。在一个洁净清冽,安宁祥和,恬淡悠远之地,亲近空灵,闭目静听,水声潺潺,佛乐沁心,人间难能寻得这容山、水、寺、林、墙于一体的胜景,更难能寻得这融人、佛、自然于一体的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