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乡讯电子报

2021年5月14星期五
刊号:CN035(Q)-第0026号

云霄乡讯我为群众办实事 便民利民在提速  让司法更有温度 借款人突然离世,债务由谁偿还? 交警大队组织志愿者宣传劝导骑乘摩托车、电动车未戴安全头盔违法行为 革命诗人与乌山的生死情缘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云霄乡讯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革命诗人与乌山的生死情缘

卢叨

本报讯(杨晓岚)六十余载革命生涯,兵戈抢攘几度浮沉,唯不忘乌山。他的战斗故事,他洒的血、噙的泪、衷的情,这里开了又败终将再开的山花知道,这里昂首挺阔岿然不动的青松知道,这里穿罅穴缝破石而生的野草知道,这里的悠悠山风、渺渺云海、片片垅田,以及这里淳朴善良,勇敢坚毅的老区人民都知道。这里是巍巍乌山,卢叨同志一生心系之所。

卢叨逝世一周年《卢叨诗文集》出版

01从粤东凤凰山到闽南乌山的斜杠革命青年

乌山,位于闽粤边界,一座绵延百里、逶迤于福建省南部云霄、诏安、平和三县之交的天然屏障,是中国南方一块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

卢叨,原名卢在祥,又名卢成南,出生于广东潮安县意溪镇西都村一农民家庭,父母生育九胞,日子清贫拮据。为了支持卢叨念书,大哥下南洋谋生,不时寄回家中供卢叨读书用度的大洋,但总被他悄悄拿出大部分去支持抗日活动。

1931年,卢叨考上有着千年历史的著名学校广东省立第四中学,即潮州金山中学(前身“金山书院”)。在校期间,卢叨当选为校爱国宣传队成员,上街演讲,宣传抗日。后被印有“欢迎革命的知识分子到苏区来,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游击队传单吸引,主动投奔革命队伍参加革命。

卢叨(前排左三)与战友合影

1933年6月,卢叨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心启梦始,信仰坚定,终其一生。

1935年9月,年仅20岁的卢叨随红军革命游击队,从粤东凤凰山历尽艰难踏上闽南乌山,从此,他便与红色乌山结下了生死与共的不解情缘。

早在中共潮澄饶澳县委领导的印刷所时期,卢叨就充分展现出多才多艺的文艺青年特质,写诗作画、吹拉弹唱,还时常编演节目,鼓舞战士们的士气,不定期编印的《红潮》《红潮画报》等红色报刊,似熊熊火苗升腾,将苏区新闻与党的声音及时传递给广大游击战士。

原闽南地委乌山秘密通道

游击区办报的革命实践,养成了卢叨勤学、勤思、勤动笔,时刻与战士们、百姓们在一起,倾听最真实声音的的习惯,也练就了他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这为后来卢叨领导革命斗争打下基础,也伴随着他一生的革命生涯。

02一腔革命正气 直言敢谏 守卫乌山革命力量

1936年2月,乌山的严冬寒风趔趄、阴云笼罩,一场残酷的“肃反”运动正在革命队伍中发生……闽粤边独立营中大批干部、战士在严刑逼供下,造成大量冤假错案、死伤众多。

卢叨也被打成“社党分子”遭关押30多天,几番酷刑折磨,直至晚年,在卢叨的手腕处,当年捆绑的勒痕仍清晰可见。

生死攸关之际,身为一个初抵乌山不久,在县委印刷所负责刻写蜡纸的小人物,卢叨不畏杀头,挺身而出,直言相谏,在被关押的石洞中偷偷写下了一封长长的信——《卢在祥申冤书》,向闽粤边特委报告,揭发实情。

这封饱含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深情与耿耿忠诚的信,很快就转到闽粤边特委书记黄会聪手中,黄会聪亲自召见卢叨,充分肯定他写信的真情与勇气,将其恢复党籍,留在特委印刷部工作。

在特委书记的亲自复查下,“肃社党”运动被遏止,卢叨以其直言敢谏和革命胆略,挽救了大批干部、战士,也为乌山日后的革命斗争保留了一批骨干力量。

03临危受命 依靠群众坚持开展乌山斗争

1937年,国难当头,当举国上下奋起抗击日寇侵略。当此之际,7月16日,国民党却制造了反共的漳浦事件和月港事件,使闽南武装力量遭受严重损失,乌山革命斗争也面临严峻考验。

为恢复云和诏县委工作,闽粤边特委决定成立云和诏特区工委,委派卢叨担任书记。

重创之后,恢复工作的担子何其之重,可谓困难重重,临危受命的卢叨住在乌山的“弓头里”,每天靠帮助水晶坪农民锄地维持生活,信仰不灭,在已经重建起来的红三团的大力支持下,云和诏特区工委的工作很快打开了局面。

1938年1月,中共云和诏县委恢复,卢叨出任书记。他依靠乌山地区的党组织和人民,克服了种种困难,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当时的闽南特委、云和诏县委和几十名脱产工作人员,自己开荒种地、砍柴烧煤,还不时得靠群众接济或由群众轮流带到家里喝粥度日。

山里农民很穷,一家一户连猪都养不起,只好几家合起来养一头。游击队同志开玩笑地把自己到农村家里吃饭戏称为“轮公猪”。

老区群众编排着各式各样的借口,诸如:上山理发、探亲、捡柴火等,甚至不惜背着孩子打幌,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供应卢叨同他的战友们。偷偷塞一个米粿、藏一块地瓜、抓一把咸菜干……,还经常把闽粤多地逐日的报纸送到石洞里给卢叨和同志们看……,种种革命情谊比历史上任何“患难之情”“生死之交”都更亲密动人。

1935年卢叨来到乌山喝下第一口山泉水开始,无论他职务变了几回,他始终和乌山人民在一起,风雨同舟、甘苦与共,几十年了,山里的男女老少几代人也总是亲昵地称他为“阿叨”。

1947年春,中央指示要在华南创建闽粤赣边人民解放军和解放区。是年夏天,为普遍开展农村游击战争,卢叨和闽南地委副书记陈文平等人,不约而同想到乌山这个革命老根据地。

于是,卢叨同王汉杰等同志在乌山葱仔寮成立闽南支队,并在次年1月8日,组织了一次漂亮的坪坑伏击战。

闽南支队在一年中作战150次,歼敌400余人,恢复了云和诏、靖和浦、永和靖、平和山内四个游击根据地,并与闽西、粤东游击区连城一片,直至漳州全境解放。

水晶坪老人曾说:阿叨两次困难时候(1937年、1947年)到乌山,都胜利了。

卢叨几十年征战,所待时间最长的地方便是乌山。他一生所写诗文众多,即便战争岁月仍笔耕不辍,不时将个人感受、情怀融入其中。在他的诗文中,有近三分之二也是关于乌山。

04始终不忘老区人民 始终坚定革命理想信仰

新中国成立后,卢叨担任第一任漳州地委书记,进了城,工作地点变了,生活改善了,但他始终把乌山人民装在心中,时刻关心着老区人民的生活疾苦。

1958年,在“大跃进”高潮中,好些地方大放“卫星”,卢叨却并没跟着赶浪潮人云亦云,而是深入乌山乡村,认真调查研究,了解民情民意。

不久,反“右倾”斗争开始,卢叨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重要分子,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下放农场养猪养鸡、搞基建。1962年4月才得以平反。

1966年夏天,紧接着全国批“三家村”之后,卢叨也上了大报,一次两大版,连登多次,他又成了“搞倒退、宣传单干、搞包产到户、复辟资本主义”的“三反分子”,但卢叨却始终没有动摇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

卢叨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敢讲真话的作风,解放后的几次政治运动,他挨整、受批,以至“隔离审查、下放劳动”。乌山的老区群众时常惦念着他,每当听到他在“运动中”倒霉,总会有人自发地带着自家生产的茶叶和土特产,到他下放之所看望他。

这份情谊,如绵绵起伏的乌山一般,在卢叨以及家人心中、在老区群众心中浩然长存……

05念念不忘 终归乌山之怀

坪坑伏击战旧址

1993年11月16日,卢叨不幸与世长辞。

卢叨在晚年就已专门向党组织呈交遗嘱,要求后事简办,提出“把骨灰安放在乌山原闽南地委机关驻地,我长期战斗过的坑仔尾后山石洞里”,并曾作诗一首,表达意愿:“万物生死一律同,清流骨灰两相逢。蒸凝愿随东海水,化作彩虹展长空。”

对此,平日里无话不谈、恩爱有加的妻子却并不知情。

12月2日,卢叨魂归乌山,当地群众以及许多从诏安、云霄、平和老区自发自费提前赶来的群众,他们用最庄重的礼节迎接“阿叨”回家,送如亲人一般的“阿叨”最后一程。

卢叨用自己的人品与风范培植出了宝贵的“卢家精神”,并时常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子孙后代。

他最爱向妻小提“乌山趣事”:没有盐吃,在群众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带咸味的野果;老区群众给他们塞粮食的器皿,实际是装各种东西的土瓮;睡在山里,一到春天,仅隔一夜笋就冒尖儿,顶得他腰疼……

他还特爱领着孩子们高唱《游击队员之歌》,岁月变迁,不改文青本色。

面对革命斗争过程的苦难艰辛,他却只字不提,即便面对最亲密的家人,也丝毫不曾抱怨半句。他用豁朗达观消解困苦,信仰之志始终不渝。

好家风似水清、似酒醇,何谓“卢家精神”?卢叨夫人韦立如是总结:

“卢家精神”就是你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斗争中在逆境中的那种坚毅那种乐观那种自信;就是你对党对事业对人民对同志的那种忠诚那种坚贞那种忠厚;就是你日复一日的勤奋学习勤奋工作勤于思索勤于笔耕;就是你的幽默你的爽朗你的慈祥你对妻儿的挚爱和教育造就了一个很好的相爱的家;就是你的革命一生你的一身正气光明磊落热爱群众不谋私利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就是你的整洁有序风度翩翩超脱自在无怨无艾潇洒一生。

乌山是卢叨同志艰苦卓绝生活与战斗过的地方,是卢叨同志念念不忘与老区人民情义相连的所在,是卢叨同志片瓦不让拼死守护的祖国山川的一隅。

乌山是山,又不似山,它是革命的圣地,是精神的源泉,每一寸都镌刻着中共党史的痕痕红色印记,每一阶都累叠着革命先辈的拳拳爱国深情。

乌山,位于诏安、云霄两县(区)交界处。因山外表呈乌黑色,故名。乌山嵯峨高大,挺拔隽秀,在闽粤边区实属罕见。丛崖、幽谷、深洞、巨壑,层峦叠峰,加上云雾缭绕,连月不开,构成乌山的一大景观。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 手机版
主办单位:云霄乡讯报社 版权所有:云霄乡讯 2021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