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底至1934年秋,闽南党组织、红三团着力向云霄方向发展,在云霄与邻县边界地区实施武装割据,建立苏维埃政权,创建小苏区。
坪水举红旗
坪水地处云霄、平和交界处,是一个拥有20多个小自然村、130多户的偏僻小山村。1933年4月,漳州中心县委委员、红三团军医处主任李克己率领一个连到这一带山区活动,撒播革命火种。是年冬,红三团战士何酒容(云霄县马铺乡坪水村人)受漳州中心县委派遣,回家乡开展地方工作。
何酒容回坪水后,向贫苦农民宣传党和红军政策,介绍漳浦小山城农民的抗捐抗税斗争,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很快串联起何志成、何照、何咯、何交连、何其容等10多农友,并将活动范围扩展到各个小自然村。不久,漳州中心县委派林来有到坪水协助何酒容开展工作。1934年2月,组建坪水乡赤卫队,队长何曼成。
林来有被捕牺牲后,靖和浦中心县委又派五区区委常委李若松到坪水,把工作范围拓展到邻近的牛埔、高坎、大石、决老、长湖、老公、茶仔后、新厝、楼仔借,杨美村的鹅江豆、石埒、片仔、小坪水、博史古、山城,湖洋村的湖洋,粗溪的圆仔囝、水办头,赤卫队迅速发展至40多人,形成以坪水为中心的一片赤色区域。
1934年4月,成立坪水乡党支部,书记何照,党员有何酒容、何咯、何其容、何两花(女)、何意、何志成等7人,随后又发展何交连、何水泡两位同志入党。党支部成立后,革命活动由秘密转为公开。6月,红三团团长张长水率领团部及第一连从平和五寨开进坪水村,镇压反动族长何如信,活捉地主何赤九、何励水父子,武装支持坪水人民的抗税抗债斗争,在云和边界地区实施武装割据。
靖和浦县委常委、苏维埃政府主席林路因势利导,指示李若松帮助坪水乡建立苏维埃政府。1934年8月,正式成立云霄县坪水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何意、妇女主席何两花、军事委员何志成、土地和经济委员何照、赤卫队长何水泡。这是云霄境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乡级苏维埃政权,傲霜斗雪,屹立在云和边界地区。
乡苏成立后,着手进行分田准备工作。以户为单位进行调查摸底,内容包括各户男女人口、劳动力、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等)、欠债或放债数额等。随后,召开全乡群众大会,党支部书记何照当众宣布:欠债、放债一律取消,田契、账簿全部烧毁,参照《闽西土地法大纲》开始分田。具体分田办法是:以“斗种”为单位,按照人口、劳力平均分配,上中下搭配,抽多补少。至10月底,分田工作基本结束,土地分配情况列榜公布,130户500多名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到500多亩土地。
靖和浦县委、县苏在云霄创建小苏区
“福建事变”后,十九路军停止进攻中央苏区,停止“清剿”靖和浦革命根据地。党和红军抓住“闽变”后的有利时机,着力向云霄方向发展,在云霄与邻县边界地区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创建小苏区。红三团于1933年底进行了整编,团长张长水、副团长陈桃庆、政治部主任李克己、政委由何鸣(漳州中心县委书记)兼任,下辖三个连,拥有300多人枪。整编后的红三团加强在梁山、龙墓山、大帽山、乌山一带的活动,武装支持云霄人民的分田建苏工作。
1934年3月,漳州中心县委为适应游击战争的需要而迁入靖和浦苏区,更名为靖和浦中心县委,书记何浚,常委林路、朱曼平。3月18日,召开靖和浦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靖和浦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林路、副主席吴庭坚。5月,靖和浦中心县委划归闽粤边临委领导,更名为靖和浦县委,下辖五南区委、云和区委、浦云区委、浦南区委、浦西区委、占春区委、双格区委和小溪市内工作团。8月,靖和浦县委隶属于闽粤边特委。至中央红军长征前夕,靖和浦边区苏维埃政府下辖两个区苏(欧寮中心区、五南区)、18个乡苏(欧寮乡、山树浦乡、洋尾溪乡、白云乡、过水乡、三坪乡、车本乡、山城乡、龙岭乡、山坪顶乡、茶塘乡、邦马坑乡、东楼乡、茅坪乡、坪水乡、候洋乡、梁山乡、龙潭后井乡)和1个革命委员会(东山乡革命委员会),有近2.8万人口。
在闽粤边特委、靖和浦县委、靖和浦边区苏维埃政府及五南区委、浦云区委、云和区委领导下,云霄苏维埃运动进入全盛时期,与坪水乡苏维埃政权遥相呼应,古楼地区、白石横山地区、宝石宝洞地区的苏维埃运动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古楼地区,位于盘陀岭下,处于梁山革命根据地与平和五南苏区的中间地带。1934年春,漳州中心县委派周木、施木火到古楼地区开展工作。施木火遇袭后,党又派陈吉祥、王大麦(女)夫妇会同周木、林江等地方工作人员,在山仔顶、内楼、大湖、新厝、高厝楼、岭脚、官园、口厝、东楼、古楼、白楼、白云坑、后门、山尾、顶方、旧铺等乡村掀起土地革命风暴,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村级苏维埃政权。王大麦还发展庄细花、林大席为助手,发动古楼地区妇女上扫盲夜校,宣传革命道理,教唱革命歌曲,推动妇女自我解放运动。红三团第一连在洪安定连长带领下,在云和浦边实施武装割据,支持古楼地区红色村庄的建苏分田工作。
大帽山下的白石地区,与平和五南苏区接壤。1934年1月,红三团副团长陈桃庆带领第四连到白石小尖村、鞍仔村活动。漳州中心县委委员林路带领工作人员林盾、李川、老唐等进入白石地区,联络小尖村庄言、庄日,鞍仔村庄贯砚及平和筛头坑村林禄等人,向当地群众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农会、赤卫队,开展抗租抗债抗捐抗税斗争。
白石横山村族长庄寄组织壮丁队,逼迫群众围篱笆,阻拦红军入村开展工作。3月27日,陈桃庆率领第四连,在鞍仔村、坪水村赤卫队配合下,一举攻破横山壁垒。随后,林路派陈志仁、老唐到横山村做群众思想工作,向群众宣传党和红军政策,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发展庄镭、庄竹高、庄添美为联络员,并组织一支10多人的赤卫队,庄水成任队长。
横山战斗后,白石地区全部赤化,形成从小尖、鞍仔村、横山、厘仔坪、内槽、口槽直至圆峰的一片赤色区域,村村建立联络员,如小尖村庄贯砚、横山村庄镭、厘仔坪村林仙等。小尖村还建立党支部,书记庄贯砚 。
靖和浦县委成立后,白石、横山、徐南坑等乡村划归五南区领导。在五南区委、区苏指导下,白石地区着手进行建苏分田工作。
宝石、宝洞地区,东面、北面均为饶和埔诏县委创建的老苏区,群众向往革命。1934年夏,靖和浦县委派张树英、林禄、何意到宝石村开展工作。打开工作局面后,党又派林禄、许青龙、林启明、何诗到宝洞村秘密串联,将活动范围扩大至田地、大碑、赤土园、东头、峰头等村。为策应地方工作人员开展革命活动,红三团一个连经常到宝石、宝洞一带活动,打土豪,镇压反动分子。在红军武力支持下,这一地区的活动由秘密转向公开。宝石村成立农会,罗臭头为主席、罗溪来为副主席,罗溪木、罗金练等5人为代表,还组织一支10多人的赤卫队。农会、赤卫队组建后,立即组织农民进行减租减息、抗捐抗税斗争。宝洞村组织起一支20多人的赤卫队,主要骨干有罗铁树、罗庆、罗青云、罗同仔、罗买、罗万年等。整个宝石、宝洞地区的赤卫队达到100余人,红三团给赤卫队骨干配备步枪、毛瑟枪,其余的则配备鸟铳、猎枪,在云和边区实施武装割据。随着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靖和浦县委立即指示林禄、何意在宝石、宝洞、部上、峰头等乡村开展建苏分田工作。
至1934年10月,靖和浦县委领导下的三块小苏区已日臻完善,并与饶和埔诏县委领导下的两块老苏区连成一片。
云霄境内的五块小苏区
1934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组建闽粤边特委,加强对闽南漳属及粤东北地区的统一领导,指定代表厦门市委前往中央苏区参加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列席党的六届五中全会的黄会聪为特委书记。5月,成立闽粤边临时特委,漳属各地党组织划归临委领导,同厦门中心市委脱钩。8月,正式成立闽粤边区特别委员会,书记黄会聪,常委何鸣,委员林路、许其伟、余丁仁、谢卓元、张华云(女)、陈树莲,候补委员文锡响。闽粤边特委下辖靖和浦县委、饶和埔诏县委、潮澄饶县委。至此,原饶和埔诏县委领导下的云霄两块小苏区和靖和浦县委领导下的三块小苏区,成为闽粤边特委统一领导下的闽粤边红色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块,位于云霄、平和、诏安三县交界处,在饶和埔诏县委、县苏指导下,建立三星、金坑、曲溪、陂下、仙石、龙透、七高石示、梅林等8个村级苏维埃政权,归饶和埔诏县第四区领导。
第二块,位于云和边界突出部,区内有乌螺、大仑、枧脚、石示美、石鼓、新楼、客寮、桥头、粗溪、湖洋、乌石坑、龙镜等12个村级苏维埃政权,在饶和埔诏县委、县苏指导下创建,归饶和埔诏县第四区管辖。
第三块,梁山西麓地区。这一区的斗争错综复杂,政权几经更迭。红军进驻云霄期间,梁山西麓地区全部赤化,建立红色政权。红军离漳后,国民党军队、地主民团疯狂反扑,苏区沦陷,党的活动转入地下。“闽变”后,漳州中心县委派出得力干部,恢复、巩固这一区的工作,红三团也加强在梁山地区的活动。闽粤边特委成立后,这一区划归靖和浦县委浦云区委(区委书记陈吉祥)领导,在梁山西麓、盘陀岭下建立起荷步、水头、大洞、岳坑、大径、后埔、佳园、新园、瓦坑、古楼等10个村级苏维埃政权,与漳浦梁山乡苏维埃政府遥相呼应,给国民党当局极大的震动,《江声报》惊呼:“……盘陀岭交界之岳坑(云霄辖),亦已成立伪苏维埃政府。”
第四块,靖和浦县委五南区委(区委书记梁培德)领导的云和浦边界地区,包括徐南坑、鞍仔、小尖、白石、横山、厘仔坪、圆峰等7个村级苏维埃政权。该区为模范苏区,村村建立党支部,有较健全的苏维埃政权组织,还设立“赤色儿童学校”。为打破国民党当局对五南苏区的经济封锁,林路、李克己、骆奇峰、周木协助平和石门村党支部书记、村苏主席林临创办“石门村消费合作社”,林临当经理。“石门村消费合作社”的一应货物,全部交由徐南坑交通站林江代办。林江则通过地下渠道向云霄县城采购,然后转运至石门村。该区也是争夺最为惨烈的地区,红三团政治部主任李克己为捍卫红色苏区而血染尪仔石山,红三团副团长陈桃庆为拔除云霄旺林尾联防据点而壮烈捐躯。
第五块,靖和浦县委云和区委(区委书记由林路兼任)领导的从坪水至宝洞、宝石的大片区域,包括1个乡级苏维埃政权(坪水乡)和8个村级苏维埃政权(宝石、宝洞、峰头、杉脚、坑口、枋林、上洋、下庵)。坪水乡是云霄境内唯一的乡级苏维埃政权,也是斗争最坚决、坚持时间最长的红色村庄。1934年11月16日,云霄县保安大队会同何氏四大房地主武装“清剿”坪水村。赤卫队长何水泡、妇女主席何两花在战斗中牺牲,十几名党员、革命群众被捕被杀,财物被洗劫一空,部分房屋被焚毁。面对敌人的淫威,英雄的坪水人民没有屈服,继续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林路、林禄仍坚持在坪水领导革命斗争,将被打散的赤卫队重新整编,何庆水任队长。1935年5月底,坪水赤卫队配合红三团击毙横寨村反动分子吴松枝。随后,又配合红三团第一、三连,攻打平和五寨的前坂、东楼、龙头和云霄的马铺、石芹、下山、大林口、马溪、上洋等村,打土豪,镇压反动分子。从坪水至宝石、宝洞一带,仍然处在党和红军的控制之下。
云霄苏区在中央苏区中的地位和作用
云霄处在诏安、平和、漳浦之间,自古便是“控引番禺襟喉”的闽粤军事要冲。云霄小苏区的创建,使漳南四县的红色苏区连成一片。浦云苏区、五南苏区、云和苏区是靖和浦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拱卫中央苏区的东南屏障,也是粉碎敌人东方阵线进攻的前哨阵地。云和诏边、云和边的两块小苏区,是饶和埔诏苏区中后期斗争的大本营,是中央苏区的外围组成部分。
为落实闽粤边特委关于在敌人的侧翼和后方开展猛烈的游击战争、减轻对中央苏区的进攻压力的战略意图,从1934年夏天开始,红三团、饶和埔诏游击队会同各苏区的地方武装,主动出击,遍地开花,吸引了大量的国民党军队,承受了沉重的进攻压力。黄会聪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写道:“……敌人经常以一个师的兵力,配合当地的豪绅地主武装,连续不断地向靖和浦苏区进攻。尤其是中央红军向西北发展后,敌人进行大举‘清剿’……”云霄苏区军民先后牵制了国民党第49师、第3师、第75师、十九路军一部、第157师,福建省保安团,云霄、漳浦、平和、诏安四县自卫队及不计其数的地主民团,与闽粤边各苏区军民一起,“粉碎敌人十余次的大举‘清剿’,消灭敌人有一团之众,攻破敌人炮垒、土楼百余座,缴得敌人的步枪有千余杆,水机关枪二架、自动机关枪二挺,手提机关枪数挺,子弹不计其数。”云霄各苏区人民为支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做出了重要贡献。
饶和埔诏县委委员、苏维埃政府主席余丁仁,靖和浦县委委员、苏维埃政府主席林路,地方工作人员周木、陈吉祥、王大麦等人,为云霄红色苏区的创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红三团副团长陈桃庆、政治部主任李克己,地方工作人员何两花、何水泡等英烈,英勇战斗,前仆后继,血染沃土 。云霄人民为捍卫红色苏区,也付出了重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有700多人参加地下工作和人民武装队伍,为革命牺牲的同志417人,被国民党当局摧毁的革命据点村7个,被烧毁的房屋375间,被杀的苏区群众1029人,被逼逃亡的344户128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