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现场介绍新农云数字农业云平台
本报讯(吴毓桑 陈芳娇 王国维)近年来,我县不断走出一条产业化发展农业的道路,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佳洲岛的一片果蔬种植基地里,依托先进的大棚种植条件以及栽培技术,在生产出来的西红柿亩产量每年一季可达12000斤,产值大概是在200多万元左右。
在绿州楼兰果蔬种植基地负责人谢阳博的果蔬种植基地里,依托先进的吊蔓技术及滴灌设施,高达2米的西红柿植株长势良好,果实饱满鲜艳,深受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欢迎。望着眼前100多亩果蔬种植大棚,谢阳博坦言,这在几年前他是不能想象的。
谢阳博告诉记者,现在大棚里面都是用滴灌,要浇多少亩一个人就可以。定植之后,公司里面有请技术员、植保给我们指导是什么病虫害,打什么药,出现什么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要怎么对付,我们就跟着技术员操作就可以。
如今谢阳博加盟了绿州农业旗下一家合作社,管护着100多亩的种植基地,除了每年能领取一笔不错的工资外,还有产量奖励及片区股份分红,年收入几十万元。
漳州绿州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欧洪琛说道,我们带动合作社,让合作社用我们的技术用我们的方案来做一个标准化基地建设,包括日常的生产种植。农户这一块就是由合作社负责跟他们对接,全部用我们的技术方案进行种植。
生产原料统一采购,所产果蔬均由龙头企业回购并统一品牌销售,生产过程全部进行物联网溯源管理,有效形成了“市场牵龙头,合作社建基地,基地联农户、农户联市场”四轮驱动模式。如今我县共有2000多户类似谢阳博的农户走上了致富快车道,每个农户平均可增收5000元,新增经济收入1000万元以上。
产业化思维发展农业,推动了传统经营主体向新型经营主体转变,切实把农户嵌入产业发展链条中,实现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