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福建南端的云霄小城,风光秀丽、物阜民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对于每一个外出打拼的云霄人来说,乡愁与年味,多半是分不开的,每一个外出打拼的游子,在这接近年关的时刻,午夜梦回,家乡的三餐四季、人间烟火、山河美景,终是最萦牵梦绕的记忆。
(云霄小吃 绿豆粉糕)
氤氲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一早来到和平路的骑楼古街,滋滋冒响的“肉煎”,把面粉、地瓜粉、米浆,加入红糖、水,混合成稀糊状,肥猪肉切丁、葱头切碎,放入平底锅中煎炒至微黄,加入调配好粉浆,煎至微黄焦脆,用煎铲把肉煎对半折叠,再煎一会,用木板和煎铲把整块肉煎取出,用刀切小块,蘸上花生、芝麻、白砂糖混合的蘸料。外壳深红透亮,外酥里嫩,入口葱油香混着米面香扑鼻而来,甜而不腻,是民国时期至今云霄的一道甜点美食。心中念着不可不可,嘴上说着大点大点,谁能够拒绝这原始的本能和甜蜜的味道。若是担心无法享受这份热气“甜蜜”,选几个右边摊位竹簸箕上晶莹剔透的绿豆粉糕,半圆形的绿豆粉糕晶莹剔透,柔韧、冰凉、滑嫩,有清热解毒、消暑润喉之功效,这一冷一热,相得益彰,氤氲烟火气,不曾亲尝,难得其美。
下午时分来到将军山下,在山脚下的大排档,点上几只烧窑鸡和几个番薯,迎着柴火烟气慢慢拾阶而上,及至登顶,夕阳下一览云霄城关盛景,踱步回到山下,这一上一下,一来一回,正是烧窑鸡出炉的时刻,这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闽南佳肴,精选山上放养的土鸡,通过“烧窑”烹饪而成,做法独特,滋味别致,撕开包裹的牛皮纸,香气扑面而来,扯下一片色泽金黄的鸡肉,入口肉质鲜嫩,带着独特的一点点土焦烟火味,陪伴着山风冷泉,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云霄小吃水晶粿)
到月半西斜,走到回家的路上,看到街边那家蒸汽腾腾的小店,点上一盘水晶粿或者几个金包银(米梭),配上一盅四物牛肉汤,尝一口皮软爽口、萌莹Q弹,喝一口温暖身心,听这喧闹人声,将工作上的压力和生活琐事统统抛下,感受五脏六腑间的欢快满足,享受最市井、最接地气的“云霄味道”。
夜阑卧听风吹雨,乡愁年味入梦来
每一座城的历史,都是一本厚厚的家书。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栋建筑、一个传说、一段历史、一层眷念,记录着文化,承载着乡愁。
临漳江河畔,回望千年前陈元光将军那“如上党之清漳”与《请建州县表》,有了漳江漳州,有了这开漳故地、千年古郡,“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江水涛涛,奔流不止;千年香火,传承不绝。转身看那云山书院,那太史公林偕春雕像“衣袍折纹细密如江水涟漪,以手抚须冥思若听江水拍岸”的正气浩然,人生的迷茫时刻,来到云霄自己的“文庙”——燃清香,拜先贤,拿上一本《云山居士集》,品读云霄人的明朝进士林偕春一生仕途沉浮,他的理想信念始终如一,人生自有波澜起伏,“云霄正气”照耀古今。这漳水云山,是云霄的文脉,更是所有云霄人的精神家园。
(云霄县向东渠教育实践基地)
来到这世坂渡槽下,望着高高耸立的向东渠攀山越海,抚摸着粗粝的石拱渡槽,看着斑驳的“人定胜天”镌刻,听着倒虹吸管中渠水响声五十二载声声不息,这是人工引水工程奇迹,也是云霄人的骄傲,激情岁月历历眼前,声声号子犹在耳畔,激励的是每一个云霄人全力求成、干则必成、勇往直前、敢拼会赢。
云霄人物质与精神、舌尖与心间都是富足的,便是这乡愁也是与众不同,愿天下的所有游子都能品读乡愁,幸福年味!(中共云霄县委宣传部 供稿:汤阿桂 部分图片来源:漫步云霄)